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财经动态

提升中长期回报率 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2024-01-30    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浏览量:23792

近日召开的中国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加快落地。

  近日召开的中国证监会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加快落地,完善投资机构长周期考核,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

  投融资端的平衡发展,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保证。不少机构人士表示,投融资端改革相关政策落地后,将逐渐提升市场长期回报率,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会议提出“以投资者为本”,也将显著提升中国资产估值优势,增强投资者信心。

  投融资端平衡发展

  中国证监会机构司司长申兵近日表示,投资端与融资端动态平衡发展,是证监会高度重视的重要工作方向之一。

  从融资端看,近5年,A股IPO总额2.2万亿元,再融资总额3.8万亿元,合计融资总额约6万亿元。从投资端看,近5年,公募基金、养老金、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从6.4万亿元增长至15.9万亿元,增幅超一倍。此外,近5年,权益类基金从2.3万亿元增长至7万亿元。北上资金持A股流通市值从0.7万亿元增长至2万亿元。个人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从10.8万亿元增长至22.1万亿元。资本市场投融资两端总体保持平衡发展。

  市场上的投机行为和短期交易导致市场波动加剧,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和长期投资的意愿,不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以投资者为本”,即通过推动投融资端改革和制度建设,提高投资者的长期投资获得感,引入更多稳定耐心的长期资金入市,提高可以提升资本市场稳健程度的市场长期投资比重,减少短期交易的影响,将更好地提高投资者信心,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提升市场长期回报率

  有业内人士认为,投融资互动的前提是投资者可获得长期回报,而且由于股市波动率高,长期回报率应该高于存款和债券的收益率,这样的市场回报结构才是更加可持续的。“要共同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市场,让广大投资者有回报、有获得感,形成投资和融资共进的良好生态。”汇丰晋信基金基金经理吴培文表示。

  提高市场的长期回报率,增强投资者获得感,离不开中长期资金稳步流入,以及“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改革,其中,通过制度设计强化上市公司分红动机,激励上市公司不断做大做强并回馈投资者成为提高市场长期回报率的关键。

  证监会上市司副司长郭瑞明近日表示,为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常态化分红机制,推动增强投资者回报,促进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12月15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2023年修订)》《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及交易所相关自律监管规则,推动提高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均衡性、及时性、稳定性和投资者获得感。

  下一步,证监会将在尊重公司自治基础上,更好发挥监管的引导约束作用,推动上市公司不断增强分红意识,优化分红方式,培育分红习惯,同时约束异常分红,促进上市公司整体分红水平稳中有升。

  发挥机构投资者“压舱石”作用

  本次会议提出,要督促公募基金等投资机构履行受托责任,增强专业能力,更好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股市有2.2亿投资者,基金投资者更多,这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市情,也是我们巨大的优势。

  机构投资者是中长期资金的主力,需要发挥好机构投资者“压舱石”作用,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行逆周期布局。为更好地吸引中长期的资金入市,基金管理人也要增加资金管理能力,用实际行动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用长期稳定的业绩回报投资者,当好中长期资金的操盘手。

  此外,机构投资者往往由于资金的规模面临更多交易成本,为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包括降低交易成本,完善税收优惠等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的优惠政策不断推出。2023年,减税降费措施已经落地,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已经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同步降低证券公司佣金费率,证券交易印花税也自2023年8月28日起减半征收。同时,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优化公募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模式的通知》提出,要提高券商交易模式的便利化水平,允许各类公募基金管理人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自主选择交易模式,这将有力降低中长期资金的交易成本,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金融消费内蒙古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金融消费内蒙古”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融消费内蒙古,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融消费内蒙古”。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金融消费内蒙古)”的作品,金融消费内蒙古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金融消费内蒙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鸿山网络
邮箱:jrnmg6@163.com  电话:0471-3467180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远舰律师事务所 李德志 电话:13080202065
Copyright 2023 www.jrxfnm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22001662号-1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