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金融文化

2023年银行理财市场将迎扩张机会

2023-02-17    来源: 中国银行保险报   浏览量:869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各大银行陆续推出“个人养老金账户”服务,账户资金可以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等产品。

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各大银行陆续推出“个人养老金账户”服务,账户资金可以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等产品。这将良性扩大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规模化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以扩大内需为核心,激发经济发展模式转换,以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全要素生产率长期上行的新动能。在此背景下,2022年表现不尽如人意的银行理财将会出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对此,致同咨询金融服务全国主管合伙人芦弘涛认为,在2023年,居民可支配收入部分将会借助政策东风出现增长,未来银行理财发力空间比较大。随着居民理财意识提升,财富规模逐渐积累,对于不同种类的金融产品需求逐步提升,银行理财市场将迎来扩张机会。

理性看待“破净潮”

2022年底,部分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出现了“破净”的情况,引发了市场的极大关注。针对2022年的“破净潮”,结合当时市场环境来看,芦弘涛认为主要由三方面因素导致:

第一,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锚定债券市场,而近期债券市场受疫情防控及2022年年底地产政策转向的影响,导致债券市场预期转变、政府地方债券贬值;第二,自2022年7月以来,美联储持续加息,外资热钱持续减持中国债券,回流美元市场;第三,通常来说R2级理财产品也会配置一些同业存单,作为架构化的缓冲措施,但在2022年11月时,受各种政策因素、市场期望的影响,市场资金短缺,挤兑效应导致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也出现一波增长。

借鉴国外经验 提高投研能力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结果,中国与美国的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存在着巨大差异,在中国家庭资产结构中,房屋占总家庭资产的70%,而美国家庭房屋占比仅为24%。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引导下,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借鉴国际经验,芦弘涛认为,国内银行理财子公司应从两方面重点发力。一方面,从专业化管理能力发力。专业化管理能力意味着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团队,既能够满足高端客户投资顾问、私人银行等方面的需求,也能满足大众客户理财咨询、产品量身定制的需求。另一方面,从产品创新能力发力。从国际理财产品发展趋势来看,养老和低碳主题产品目前市场规模不断扩张,均符合当下的国际中长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未来可能在产品创新开拓、资产配置、投资决策上有新面貌。

从供给端来看,理财产品代表着理财子公司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是“破净潮”后理财子公司分化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如何通过优秀的理财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各家银行在规划理财产品子公司建设时需要重点谋划的部分。

芦弘涛认为,在规划理财子公司市场地位、业务规划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优化理财产品结构。我国理财产品需求基数较大,因此需要银行提供多种理财产品来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同时,我国中、低端投资者占比较高,理财产品可依据投资者意愿和投资者风险容忍度提供多样化的组合方案。二是科技赋能产品创新。我国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缺乏创新性、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应不断提高投研能力,促进产品创新,才能在银行理财业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根据致同过往客户咨询服务的优秀实践,理财子公司可借助互联网平台、金融科技等技术手段,提高客户画像精准度,为客户提供更加贴切的理财和顾问服务,引导长期投资理念和培养风险认知,借此提升核心竞争力,从众多机构中脱颖而出。

加强投资者教育势在必行

为了规范市场行为,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发布,打破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推动净值化转型。3年过渡期结束,保本型理财产品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理财市场迈入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加强投资者教育势在必行。

“精细化的客户管理,能够在为理财子公司降低相应的合规风险的前提下,开拓更为优质的客户资源。”芦弘涛认为,我国居民群体普遍理财观念较为谨慎,追求“保本”理财,因此从需求而言,在新监管环境下,给予理财产品投资者相应的风险认知也可以帮助理财子公司定位优质客户。但是,加强理财产品投资者风险认知需要持续且长期地开展,帮助投资者认知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做好结构化投资,通过丰富的产品组合,实现投资者不同的风险收益需求。从中长期来看,精细化的客户管理可以开发出更多的理财需求,会为理财市场带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芦弘涛认为,客观来看,2022年理财产品出现的“破净潮”有助于帮助理财投资者建立风险意识,充分认识理财产品,审慎作出投资决策;同时,针对银行理财产品,也将通过市场化效应,进行产品分化,好的理财产品将会被更多的投资者追捧。这有助于理财产品市场,无论是投资端还是产品端,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国内资管业务蓬勃发展、理财净值化转型接近尾声,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理财子公司逐渐成为理财市场的中坚力量。对部分中小银行而言,由资管转“自营+代销”成为未来理财业务整改的必经之路。银行理财监管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持续优化规则,使理财产品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金融消费内蒙古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金融消费内蒙古”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融消费内蒙古,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融消费内蒙古”。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金融消费内蒙古)”的作品,金融消费内蒙古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金融消费内蒙古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鸿山网络
邮箱:jrnmg6@163.com  电话:0471-3467180
常年法律顾问:内蒙古远舰律师事务所 李德志 电话:13080202065
Copyright 2023 www.jrxfnm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2022001662号-1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