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的特殊关怀和支持下,兴安盟始终把摆脱贫困、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扶贫工作总要求,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进程。
2018年4月,京蒙双方签署《全面深化京蒙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2018年7月、2019年3月,两地分别签订2018年、2019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搭建起聚力脱贫攻坚的“四梁八柱”,北京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的重要基石。在双方共同努力下,17.8万名贫困人口在京蒙扶贫协作中受益,7.9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项目帮扶实现脱贫。
近年来,在国家和自治区的特殊关怀和支持下,兴安盟始终把摆脱贫困、加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扶贫工作总要求,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进程。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由于自然资源有限,气候灾害频发,区域交通网络不畅,行政区域变更,地理区位缺乏优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滞后,是全区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盟市之一,全盟6个旗县中5个旗县为国贫,成为国家和自治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7年底,兴安盟纳入京蒙扶贫协作范围,兴安盟五个国贫旗县市分别由北京市东城、丰台、海淀、房山、通州对口帮扶。
产业扶贫 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密密麻麻的黑木耳一排挨着一排,一阵木耳清香迎鼻扑来,不远处,赵国军高兴地采摘着黑木耳。只见他手法娴熟,不一会儿就摘了两大袋子。见到记者前来,赵国军停下手里的活和记者聊了起来,“过去我家以种植玉米大豆为生,由于是山地,风调雨顺的时候很少,每年都赔钱。自京蒙帮扶以来,我来到合作社工作,还承包了大棚,如今不仅脱贫了,还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农户在采摘木耳
兴安盟扎赉特旗瑞秋农牧专业合作社带头人马和平介绍说,北京市丰台区投入京蒙帮扶资金84万元盖起了大棚,并且引进了好的项目,种植木耳不仅生产成本低,而且采用黑木耳挂袋,全方位立体栽培技术模式,平均产黑木耳近2000kg/667㎡,较常规栽培增产1500kg/667㎡,按黑木耳70元/kg计算,增收10.5万元/667㎡,增产幅度达400%以上,每亩效益提升6-7倍,在有限的土地空间上可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从没有产业到好产业抢着干,说起这里边的故事,马和平记忆犹新。木耳种植项目刚开始推广时,农户们心里都没底。后来合作社最先带头种植,当年收益就很可观,看到好的项目,农户们都动了心,纷纷订购菌棒搞种植。从被动到主动,随着种植积极性的提高,小木耳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大产业。如今,每栋大棚可带动贫困人口4人,共带动贫困人口56人。挂袋和采耳繁忙季节,带动贫困户及一般农户就业500人次,人均生产季劳务收入达到4500元。
农户正在大棚里晾晒自家的木耳
京蒙帮扶以来,2018年以来,引导171家企业到内蒙古自治区31个国贫旗县投资53.31亿元,共建产业园区39个,援建扶贫车间153个,带动1.4万贫困人口脱贫,社会各界踊跃相助,捐款捐物2.34亿元。进一步畅通内蒙古农副产品进京销售绿色通道,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产品进京销售额达16.23亿元,2019年目前到1.3亿元,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截至目前,自治区农特产品进京销售额达到1.24亿元,有效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扶贫先扶智 绣花针绣出脱贫路
走进王金莲家里,鸡、牛、羊和院子里的庄稼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见到记者前来,王金莲和记者拉起了家常,“去年,我靠刺绣挣了7000多元,除了补贴家用,还买了70只小鸡,年前卖了50只,又挣了3000元。异地搬迁项目实施后,我家住进了新房,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现在入股合作社每年可以拿到3300多元的分红,还养着4头牛、20多只羊。”家住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镇乌逊嘎查的刺绣带头人王金莲笑着说。
2012年,丈夫遭遇的一场车祸打破了王金莲原本平静温馨的生活,家里的顶梁柱卧病在床,王金莲只能用柔弱的肩膀独自撑起这个家。2016年,王金莲一家被纳入贫困户。
蒙古族刺绣的出现带给这个家庭一个转机。2017年王金莲开始学习刺绣。通过积极参加刺绣培训和不断地练习之后,王金莲的刺绣技能越来越娴熟,收到的订单也增加了。一米不到的绣品,她不出三天时间就能绣完,能挣到350余元。现在,王金莲每年能靠刺绣挣1万余元,丈夫的治疗费不再愁了,孩子也顺利完成了学业。
刺绣加工厂里的绣工正在赶制订单产品
通过政府帮扶,王金莲找到自己的生活新路子,同时她还积极带动村里其他妇女,主动上门指导培训。刺绣作为家里的额外收入,让这里的妇女找到了生活的价值。如今在乌逊嘎查,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全嘎查从事刺绣的妇女就达150余人,年人均收入2000元到8000元不等。
蒙古族刺绣带动了当地妇女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在全旗173个嘎查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100期,共培训绣工14700人次。目前,全旗从事蒙古族刺绣的农牧民及居民超过2.1万人,已实现1000万元的产销收入。近年来,兴安盟着力构建线上线下求职绿色通道,优先为有意愿转移就业的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18年以来,举办京蒙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93场,举办京蒙劳务协作培训班449期,培训贫困群众16539人次,帮助4.4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
消费扶贫 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
促进优质农畜产品进京销售是京蒙扶贫协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产业扶贫的最关键环节,做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是打赢产业扶贫三年攻坚战的当务之急。
兴安盟扎赉特旗因其优越的资源禀赋,盛产如大米、黑木耳、牛羊肉等优质农副产品,但苦于交通不便,加上当地没有大型企业整合建立自主品牌,市场迟迟未能打开。与北京市丰台区建立帮扶关系后,京蒙联手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出“1+4+2”工作模式,将扎赉特旗农副产品打入北京市场。
“1”是以农副产品推介会一种形式为突破口。“4”是农副产品进京的批发市场、大型商超、餐饮企业、机关食堂四个途径。“2”是企业认购和个人“认种”两种帮扶形式。
2018年以来,京蒙两地主要领导率团互访,各层级各领域深入对接,先后开展高层互访6次,召开6次高层联席会议,开展对接互访、区县交流、招商推介等近2000次,共同研究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落实。通过交流互访,双方共签订协议1076份,落地项目611个。
兴安盟扎赉特旗水稻田里忙碌着的农户
同时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16个区携手内蒙古自治区31个国贫旗县,开展高频次对接互访,探索“组团式”帮扶,推动帮扶重心下移、横向拓展,实现精准对接、互利共赢。北京市各结对区267个经济强镇、405个村(社区)、432家企业、254所学校、182家医院与内蒙古自治区31个国贫旗县256个乡镇、387个贫困嘎查村、407个贫困嘎查村、301所学校、203家医院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兴安盟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实践中,脱贫群众尝到了甜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贫困户不仅脱了贫还过上了小康生活。兴安盟科右中旗扶贫办主任陆拾玖说,京蒙帮扶从多个方面进行帮扶,从过去等救助到现在的主动谋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提升了贫困户自身的内生动力。如今,他们吃穿不愁,一心只想跟党走,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